为拓宽新闻学院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提升同学们对广电系统发展现状的认知,3月14日下午两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本科生代表和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之翰德项目研究生志愿者共同前往云南广播电视台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台作为云南媒体界的领军者,凭借其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丰富的节目制作经验,吸引着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们。此次参观学习,为新闻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大家近距离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运作过程。



首先,云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指挥中心的老师为师生介绍了“七彩云端”和“小彩云Deep Seek版”虚拟主播等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师生们对于云南省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现状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工作人员分别从节目的直播录播形式、网络安全以及实地工作场地进行介绍,让师生明晰了电视台的工作流程以及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地参观,师生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采编、制作、播出等各个环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媒体行业的运作机制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之后,在电视台老师的指引下,师生参观了云南广播电视博物馆。云南广播电视馆的前身——云南广播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广播文化专题博物馆。馆内分为上下两层,有藏品近3万件,二层主要是“云南广播电视历史展”,以丰富的实物和详实的史料,全方位展示云南广播电视事业起步以来的发展史;一层是不同时期的留声机和收音机的实物展示,鲜活呈现了人类社会独具韵味的百年声音时光。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结合实地参观穿越时光,同学们对于云南广播电视的发展史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参观结束,师生座谈交流开始。融媒体副主任傅霄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云南省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史,全台由八个电视频道、八个广播频率、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报及广播电视博物馆组成,目前媒体丰富度和规模居全省第一。
新闻频率副总监位伟锋老师在交流会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自信,其次在就业方面要“先就业再择业”,有适量压力驱使;最后,他强调作为学生,在学校一定要坚持学习,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打牢基础、塑造自我。

记者小徐作为在全省两会报道中有创新表现的00后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提出在学校的环境中,要利用好时间去进行专业软件和更多专业技能的学习,这样在工作岗位上才能有更多的抗压能力进行工作,同时要用新时代的思想眼光去看待媒体发展,最后,她尤其强调了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性,推荐同学们通过分析主流媒体的作品来跟进学习,更好地在未来实现学习到工作的转换。

广播台的李力老师就自己的经历提出在电视台部门实习可以提升的两方面,一是业务能力,二是职场学习能力。她强调首先要抓住任何宝贵的实习机会,其次要学会平衡好学校、职场的关系,不断思考自己希望的未来职业生涯是怎样的,不断明晰自己的就业目标。

杨婕老师介绍少儿频道每年会大量招“导演助理”等岗位的实习生,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她认为,媒体实习除了学习如何制作新闻节目,还有就是要学习如何服务群众,一定要有能吃苦的精神,要耐心细致,经历磨炼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也很有成就感和收获感。

自由提问环节中,傅霄老师回答了同学关于在AI时代,作为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创新性的问题。她提到,人工智能目前运作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依赖于人工去进行知识库和媒介资源素材的提供,另一种是自主生成的模式。AI时代,作为媒体人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去利用时代资源,新闻不会消失,而是会不断地创新存在的形式。

关于作为新传学生是否需要学好英语、重视英语这个问题,位伟锋老师以亲身经历分析了英语的突出在媒体行业会是一个不错的加分项,学校的学习一定不可忽视,要重视量变的积累,为之后在岗位上实现质变的飞跃奠定基础。
本次参观交流活动让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同学们对云南广播电视台的运作模式和媒体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体验机会,帮助大家增强专业认同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云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机构的合作,探索更多形式的实习实践项目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具备高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