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报告(专业型)——2022年3月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2022-04-12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2020至2021年度,云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科研的同时,根据中央对云南的发展定位,确立了民族传播、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环境与健康传播三个发展方向。根据数字化、智能传播发展趋势和云南区位优势,加强与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的合作交流、联合培养工作。新引进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有1名教师入选云南省人才项目,1名教师入选“东陆青年学者”。

学位点建设经费除学校投入之外,省委宣传部在部校共建框架下划拨专项经费支持。2020至2021年度,我学位点继续加强“新闻学院全媒体联合实验平台”建设,有效结合新闻传播教育第一与第二课堂。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创新团队、新媒体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两个校级创新团队获准立项。南亚东南亚新闻信息数据库和全媒体联合实验室、传播与国家发展智库,纳入云南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获准立项开展建设。

不断提升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保障水平,强化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定实施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预答辩等制度规定,加强研究生实习实践管理,规范完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作品各个环节。2020年学院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人数为45人,毕业生分布在新闻媒体、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各领域行业。为提高培养质量,2019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制改为3年,故2021年学院没有专业硕士毕业生。    

二、人才培养

2020至2021年度,云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云南区域发展目标,突出本地特色,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新闻传播人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围绕沟通能力、信息采集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院目前拥有21个海内外实习基地,与省内主流媒体、各挂牌实习基地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澳门实习基地挂牌成立,与玉溪市委宣传部建立合作关系,与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达成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意向。先后组织学院师生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参观学习,并进行深入座谈交流。继续坚持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工作坊”培养特色,集中一段时间就某一新闻主题进行采访报道,2021年“工作坊”主题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2020年,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69名,授予学位45名。2021年,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77名,因2019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制改为三年,故2021年没有授予学位情况。2020至2021年度,有13名学生考取编辑记者资格证、经纪人资格证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大部分专业硕士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方正H5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中国青年公益创意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竞赛,相当一部分获得了相应奖励。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学位点在充分发挥导师作用的同时,由学院领导统筹,积极调动研究生秘书、班主任、辅导员、学工办副主任参与研究生管理工作。邀请10位国内新闻传播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我院交流讲学,开展了6次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活动。继续强化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定实施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预答辩等制度规定,加强研究生实习实践管理,规范完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作品各个环节。

2020年度,国家助学金(专硕)42.92万元,资助人数119名;学业奖学金(专硕)39.2万元,资助人数119名;国家奖学金(专硕)2万元,资助人数1名。2021年度,国家助学金(专硕)114.6万元,资助人数191名;学业奖学金(专硕)71.45万元,资助人数189名;国家奖学金(专硕)2万元,资助人数1名。省政府奖学金(专硕)2万元,资助人数2名,方国瑜奖学金(专硕)0.6万元,资助人数1名。

三、师资队伍

2020至2021年度,我院不断压实学院党委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相关制度规范,在教职工大会、党支部会议等场合经常性学习和强调师德师风规范。紧紧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准则和廉洁自律教育,利用张桂梅等先进典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学生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体谋划部署,积极引导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学院目前共有26名专任教师,其中担任正高级职务的教师有3名,副高级职务有9名,中级职务1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为12人,拥有1年及以上行业工作经历的7人。行业导师一般具有新闻出版高级职称。7名教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等16个国内外重要行业组织担任理事、委员、副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务。

四、科学研究

2020至2021年度,我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级项目3项,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出版相关著作4部,提交有关部门咨询报告5份。纵向横向科研到账经费50余万,横向课题、成果转化和咨询服务到校经费总额60余万。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五、服务社会

2020至2021年度,我院有《加快县级融媒体建设步伐,为应对重大公共事件做好准备》《新冠肺炎疫情舆情的阶段性演化与应对建议》《优化信息传播机制 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效能》《守正创新扭转错误思维——对近期疫情防控舆论引导的观察和思考》4篇咨询报告,被云南省社科成果智库采纳;《重视和发挥社交媒体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积极作用》《高度重视和妥善应对网红文化和粉丝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2篇咨询报告,被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采纳;咨询报告《推进云南“十四五”时期网络内容建设对策建议》,被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采纳。

六、不足与短板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科研的重视仍需进一步加强,既定的民族传播、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环境与健康传播三个发展方向,仍需持续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播技术继续快速进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宣传需求泛在化等新形势,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既有培养模式等形成了挑战。切合实践与就业取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相关的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制度有待建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