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清风校园读书会⑦读《风起陕甘宁》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2024-04-28

18A23

2024419日,新闻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主读的第七场清风校园读书会在新闻学院101室举办。本次读书会阅读的书目是《风起陕甘宁》。

书目简介

全书聚焦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运用丰富的史料,追问陕甘宁对中国革命的塑造。全书分为五篇,分别是《杨家沟》《大地上的学问》《波罗》《王学文》与《结合》。在这五篇中,作者把史学的严谨和文学的激情并举,结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深入浅出地总结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经验,行文旁征博引、酣畅淋漓,从地域文化、地方性格的角度解读中国革命,对延安时期的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问题的许多解读极具洞见。

共读著作

为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解和认识,新闻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赵萱竹、母力萌、成怡静、张龄匀共同领读《风起陕甘宁》。新闻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第三党支部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参与,一起学习这一反映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艰苦卓绝斗争历程的权威著作。


赵萱竹首先就《风起陕甘宁》这本书以及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历程进行了介绍。该书源自韩毓海2020年秋在陕北的考察,考察期间,博学而口音极重的陕北老人“讲古”和干旱地区杨家沟(1947年底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一场大雨给韩毓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毓海就此追问: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为什么能成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好治理体系规划、掌握治理能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探索中逐渐找到中国革命的方向与道路。


母力萌就中国革命与陕北革命之间的关系、与陕甘宁根据地之间的关系展开解读,陕北革命既继承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又重塑了中国革命、陕北的性格;既融入了此前中国革命的风格,也重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性格。正是这种“起承转合”,使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既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又具有了中国黄土地的宽厚与博大,使得革命者的性格中,既有了毫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又有了同志式的温暖和浓烈的人间情怀。

成怡静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所积累的重要经验进行了介绍,比如人民是胜利之本,得人心得民心、就有了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铜墙铁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革命低潮时不动摇,经历挫折时不退缩,承受压力时不畏惧,就能够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转败为胜;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形成进行伟大斗争的主心骨,保持党的集中统一,全党团结一心,带领人民合力抗击风险挑战等。


张龄匀就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深意进行了解读。她表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普遍真理新的生命力。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曾在夹缝中顽强生长、在挫折中不断进步,在百余年历史进程中被发扬光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小结

最后,支部书记王婷婷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号召党员同志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要坚定政治信念,更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希望同学们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为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附件